时间:2022-01-27 23:49:14 编辑:历史魅影 收集整理:天下老照片网
1909年1月4日,美国地质学家张柏林和他的儿子罗林等人组成考察团从芝加哥启程,于同年2月2日抵达上海。留华期间,张伯伦父子先后考察了江苏、广东、广西、湖北、四川、河南、直隶、山西等十三省,并拍摄了600多张记录晚清社会生活的照片,后汇总成影集1909年《张伯林的中国摄影集》。
考察团总共由四人组成,欧内斯特·伯顿博士担任团长,成员包括时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年已66岁的汤玛斯·张柏林,担任日常联络、生活起居及摄影师工作的是张柏林唯一的儿子罗林·张柏林和一位年轻的华裔翻译王先生(Y T Wang)。
全部老照片按时间线及地域预览见:http://www.laozhaopian5.com/jingdian/1891.html
以下照片为考察团一路从巫山、奉节、云阳等地沿江行船,到达万县、梁山县的时候(1909年3月19日-3月23日)拍摄:
1909年3月18日,考察团一行离开云阳,3月19傍晚6点抵达万县,3月20日在万县停留了一上午,中午开始沿陆路往成都行进,当夜10点15分来到分水铺,3月21日早继续出发,于下午5时15分抵达梁山县(今重庆梁平)。
万县老照片
万县附近的长江岸边,纤夫们正在拉纤。拉纤是个很辛苦的活,从他们吃力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
1909年3月20日,考察团来到了万县县城。可以看到岸边的山坡都是巨石形成,凹陷处成了水宕,远处的楼阁建筑应是万县的城楼,城下是连在一起的窝棚民居,右边有一人站立遥望前方,极远处的对岸山上依稀可见一座笔状尖塔。
罗林在万县码头上拍摄的这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挤成一团,除了看外国人的热闹,大部分都是等待接活的挑夫,在右中的高处,一位戴着白帽子有白胡子的外国人,那就是罗林的父亲托马斯·张柏林。
万县的早晨,阳光普照,江面上像是有些雾气,岸边的岩石,已成万州百姓的洗衣石,不同年龄的妇人们,在江水中洗涤着衣物,画面中近处的巨石下,有一人回眸一看。
苎溪河的岸边,很多妇女背着筐篓,里面都是衣物,她们挤在水畔的岩石上洗着自家的衣物。远处的一座桥上走来很多人,其后的一座天然而生的石桥是天仙桥,相传李白曾来过此桥,再后面的一座石拱桥极为有名,是当时外国人来华必拍的“网红”万州桥。
万县的码头处,图中正在理发刮胡子的是考察团所聘请的中国随从李三。
另一位考察团的成员也在理发,远处的山峰高高耸立,那是万县著名的天生城,如今,此处早已淹没于水中.
1909年3月20日,罗林将这张照片特地注释成前往四川陆地之旅的第一个下午,这条河水可能是苎溪河,两边的山丘侵蚀较为厉害,都种满了油菜,此时花已经开放,一片春意盎然的美景。
考察团一行是中午出发的,午后的阳光渐渐强起来,前方高耸的山峰上,除了种植的庄稼还生长着不多的树木,罗林回忆中提到,从万县向西,高度耕种的山谷地形陡峭连绵10英里,之后是侵蚀的山脊,切割得很好,山谷梯田分明,灌溉系统高度发达,农作物长势极好,道路用切割的砂岩铺设,桥上和桥下都是巨大的切割石块,这个地区看起来比目前为止访问过的中国大多数地区都发展好,也更繁荣。
1909年3月20日10点15分连夜赶到分水场(今万州区分水镇),有趣的是他们在分水场的两家客栈入住交涉上耽搁了不少时间,直到12点半才吃晚饭。3月21日7点15分,考察团前往梁山(今重庆梁平区)。
上图照片是在途中所拍的山坡梯田,蔚为壮观。
在前往梁山(今梁平)的途中,罗林发现了一处他认为极美的中国民居,立即拍下了这张照片,传统的大户人家修建房屋,都有风水的考量,其背后高坡如太师椅,合抱着房子,前方还有一处水塘有储财之意。他还回忆到沿途看到很多这样漂亮的房子,一般是用松木建造,木质横梁,是交织的竹条覆盖着一种劣质的灰浆,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石膏饰面。这些民居的总体外观表明,比起中国其他大部分地区,显得很富庶。
在到达梁山之前的某处山道上,考察团一连经过了7座牌坊,其精美的程度令他们大为惊讶。
这座牌坊是“乐善好施”牌坊,其它几座大多是贞节牌坊,旁边的梯田有着美妙的弧度,山上少有树木,有不少坟茔。
沿途的一个稻草堆,罗林对此很是好奇,特意拍照留念。
万县境内的某处小镇,很多百姓挤在山坡上,前方是一个搭起来的戏台,正在进行一场戏曲表演,具体拍摄地点,待查证。
梁山老照片
3月21日下午5时15分,考察团到达了梁山县,入住的客栈比在分水场好了很多,第二天的3月22日,吃完早饭后于7时半出发,这是沿途罗林看到的又一处村居。
傍晚6点15分,考察团来到元坝驿,这张图片是元坝驿西部溪流上的一座石桥,从拍摄方位和光影来看,应该是罗林第二天早上所拍。
1909年3月23日,考察团从元坝驿出发,傍晚抵达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