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下老照片 > 清朝老照片 >

1909年张伯林的中国摄影集(21)四川灌县到汶川之旅

时间:2022-02-13 22:47:39    编辑:历史魅影    收集整理:天下老照片网

1909年1月4日,美国地质学家张柏林和他的儿子罗林等人组成考察团从芝加哥启程,于同年2月2日抵达上海。留华期间,张伯伦父子先后考察了江苏、广东、广西、湖北、四川、河南、直隶、山西等十三省,并拍摄了600多张记录晚清社会生活的照片,后汇总成影集1909年《张伯林的中国摄影集》

全部老照片按时间线及地域预览见:http://www.laozhaopian5.com/jingdian/1891.html

以下照片为考察团在,经过成都、郫县,抵达灌县(今都江堰市)后前往汶川后又返回灌县的旅途中(1909年4月8日-4月10日)拍摄:

1909年4月8日8时45分,从灌县出发,下午抵达漩口镇(当时属于灌县管辖),4月9日7时零5分从漩口镇出发,沿着岷江北上,到达映秀镇,下午4点45分返回漩口镇,4月10日7时10分离开漩口返程,沿途游览了二王庙,为节约时间,当日未在灌县入住。

灌县到漩口镇的途中拍摄的照片

考察团沿着松茂古道,出了灌县的西关没多远,罗林往灌县方向拍了这张照片,这是100多年前最原始的都江堰风光,下方是飞沙堰,左侧的西关城墙依稀可见。

再往前走,考察团一行来到了玉垒关,罗林在和上图相似的角度,又拍摄了下方的飞沙堰风光。

到了玉垒关后,罗林站在城楼上,远远拍下了都江堰远景照片。考察团从图中的桥上走过,那是一条由粗重的竹绳悬挂,上面铺设木板而建成的索桥(根据他的描述正是安澜索桥)

从城楼下来,罗林在玉垒关的门洞中,往出城的方向拍摄了这张城外景观。

出了灌县的玉垒关,沿着石板路,罗林在弯道处拍下了此图,正前方是普通民宅,右侧画面的一座碑坊,是禹王宫的所在,再往前方的楼阁是二王庙,因为要赶路去漩口镇,考察团此时并未游览二王庙,而是在返程时进行了游览了。

沿着西岸的官道,罗林在一处油菜花田拍摄,我们可以看到油菜花已经盛开,一个村落出现在山脚下。

考察团绕过油菜花地,沿着岷江西岸的松茂古道继续前行,前方是一处较大的拐弯,河底满是冲刷过的巨石,几处民居沿岸而建。右下角的水边,有一个村民在钓鱼。

继续上行,罗林从高处俯拍,岷江的河道开始收窄,从黑白照片中,我们可看到从雪山而来的江水很是清幽,到了岷江的西岸,罗林对高山景观赞不绝口,他认为这些山脉是构成西藏高原的第一个山脉,海拔在3000-4000英尺之间,而一路走来的东部四川大多为平顶的矮山脊,陡峭的大山让罗林感到很壮观,景色不像之前很单调。

此图注释为四川阿尔卑斯山(罗林认为这些高山很似阿尔卑斯)的入口,江水出现在左侧,右侧的山坡可见隐隐约约的官道,至于是何处,则有待考证。

又经过一处油菜花地,左侧的土坡上是杉树,路的转角处有几间茅草屋,后方是竹林,远处的一座高山矗立。

半山腰的古道很是狭窄,罗林看见了一处茅屋,居高临下而建,下方的岷江只在右下角露出了一点。

再往前行,那座高山近了一些,大树下,一条路通向远处的村落

考察团顺着官道走到村子前,罗林以油菜花地和村落为前景,拍摄了这张他认为是四川阿尔卑斯山(有读者朋友反馈是赵公山,期待新图佐证)的高峰

从漩口镇到映秀镇途中拍摄是照片

考察团一行在4月8日下午到达漩口镇,第二天4月9日早上7点零5分,他们开始沿着峡谷往高山考察,罗林所摄的这张漩口镇照片景色优美,岷江与寿溪河在汇流于此,河滩上堆积着木料和毛竹,有几个人在忙着编筏,准备运往下游。

中间高地的宝塔是回澜塔,建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44年),2003年建设紫坪铺水库,这里都被淹没,古塔也迁移新址。

考察团沿途经过的一处索桥, 漩口镇附近,不知道是什么桥。

考察团没有选择漩口镇往西的路线,而是沿着岷江的峡谷一路向北的路线。

山谷间的一处村落,住了好些户人家,田地在房前屋后,虽然交通不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恰如陶渊明笔下的隐居之境。

罗林回忆到这条从北方流入的河流(岷江),流经一个陡峭的峡谷,峡壁大多是石灰岩构造,在距离漩口镇直线大约6英里的地方,他们发现了巨大的花岗岩山体,后来走到松茂古道的交叉口,老张柏林与王翻译沿着峡谷前往映秀镇,而罗林则顺着古道开始爬山。

这是罗林渐渐登上高处,向着南方俯拍的照片,下方的岷江穿行在峡谷之间,如同一条巨龙蛰伏。

前图同一位置稍微偏左,罗林又拍摄了一张面向南方的群山俯瞰图。

罗林沿着山坡爬到古道的尽头,又再去下一个山谷,然后径直爬上草坡,穿过灌木丛和荆棘,向北爬到海拔1722米的高坡,这张照片注释为往西藏高原的方向瞭望,罗林回忆中认为群山的壮观异常迷人,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山系,并对如此大体量的花岗岩山体感到很震撼。

罗林下山后,与考察团其他成员在映秀镇会合,罗林拍摄了映秀镇的岷江上一处索桥景观,随后返程,于下午4点45分回到漩口镇过夜。

漩口镇返回灌县途中拍摄的照片

4月10日早上7时10分,考察团一行开始从漩口镇返回灌县,在松茂古道上,罗林遇到了两个年轻的背夫正在路旁休息,他们为了生活,翻山越岭,背负重物。

快回到灌县的附近的官道上,其他人给坐在滑杆上的罗林拍摄了照片。

过了安澜索桥,考察团特地参观了二王庙,此庙始建于东汉年间,初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后在南朝时期齐明帝建武年间迁至郫县,原庙改为“崇德庙”转而祭祀李冰父子,宋朝时期封李冰父子为王,后世便称为“二王庙”,照片中山门处的匾额为“玉垒仙都”四字,这是因祠庙建于玉垒山麓的缘故。

二王庙的内景,照壁上有一个大大的“静字”,罗林在回忆中对二王庙评价很高,这座美丽的寺庙在构思上是相当独特的,它是为了纪念为成都平原设计灌溉系统的李冰父子而建,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庙宇,一座建在另一座上,山坡上有许多台阶相连,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建筑,风景如画又气势磅礴。

二王庙内的一处楼阁,几层飞檐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神韵,左上的廊柱对联清晰可辨:鸿恩周阖省、玉磊流恩永。表达了川人永不忘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与感激之情,下方的碑刻落款为清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重修。

二王庙内的戏台,两棵当时已经有百年的紫薇树种在石台中,周壁还刻有诗句

二王庙的大殿,一群道士正在殿中做着法事,主殿的门匾是“粒乃蒸民”四个大字,落款时间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可惜罗林拍摄的这些二王庙建筑大多在民国时期的1925年被火烧毁,随后经过复建,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又惨遭震毁。

由于考察团在灌县的行程很紧凑,也很辛苦,可以想象到,罗林一边拍照,随后又要找时间冲洗,难免会出现拍摄地未注明的现象,此图他就注释为四川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美国的一座山脉),根据图片拍摄的大致顺序,可能为灌县境内,至于是何处,还须大家来判断了。

考察团从漩口回到灌县后,为节省时间,当天并未在灌县过夜,而是继续前往成都方向,到达新场(今都江堰市聚源镇)过夜,于1909年4月11日返回成都。

下载本组老照片

天下老照片网

天下老照片网是专业的国内外老照片、老视频交流分享网站!

Copyright 2015-2019 天下老照片(www.laozhaopian5.com)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