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6 23:22:37 编辑:历史魅影 收集整理:天下老照片网
接上回图说:中国鱼雷艇发展史(上)
沉鸿烈曾向日本采购一艘报废的鱼雷艇"白鹰"改名"飞鹏"在东北海军服役, 照片为"白鹰"艇尚在日本的时代.
虽然同样称做"鱼雷艇", 但早年的鱼雷艇与一战后的摩托鱼雷艇(MBT)在型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早年的鱼雷艇与大型军舰一样都是传统的排水型舰体, 基本上就是一艘小型军舰, 这种舰体要大幅增加速度很难, 唯有靠加大马力与狭长的长宽比, 这就是早年的鱼雷艇艇体都像铅笔一样细的原因.
但由于排水型舰体有先天物理上的限制, 水的阻力让它不可能再大幅提升速度, 只有往改变传统艇身结构的方向去思考, 于是一战期间时出现了"滑行艇"式的艇身. 它的概念 来自民用快艇, 艇体肥短, 下方有阶段, 当速度到一定时艇体会上昇浮出水面, 在水面上滑行, 减低了水的阻力, 从而获得高速. 目前所有的摩托快艇也都是类似这种艇身.
不过所谓有一长必有一短, 滑行艇虽然能获得高速, 但低速时操控性与效率却非常差, 可以想见肥短的艇身在低速时将没入水中变成传统排水型艇体, 这时水的阻力将大的不得了! 其次高速滑行时水面将不断拍打艇底, 造成快艇结构容易受损, 并且乘员容易疲劳. 但无论如何速度是鱼雷艇赖以生存的唯一法门, 当滑行艇出现后, 鱼雷艇就不再采用传统的排水型 舰体了.
鱼雷艇不再有传统的排水型舰体, 但是由鱼雷艇转化成的驱逐舰仍继续使用这种设计. 事实上鱼雷艇与驱逐舰系出同门, 驱逐舰的原义就是"驱逐鱼雷艇的军舰", 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概念, 驱逐鱼雷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比一般鱼雷艇速度更快, 鱼雷兵装更强的大型鱼雷艇, 这就是为什么早期的驱逐舰与鱼雷艇从外观看几乎一模一样的原因. 早年的鱼雷艇/驱逐舰发射管都装在艇艏并且都有"龟背"造型, 像铅笔一样的狭长舰身, 两舷弧型内收, 德国的驱逐舰与鱼雷艇尤其相似, 他们甚至还将驱逐舰与鱼雷艇混合编号共同运用, 几乎当成是一种舰艇了.
早年的鱼雷艇还和潜艇有密切关系, 因为早期的潜艇绝大部份时间都是水面舰艇的航行状态, 只有在做鱼雷攻击时才暂时潜在水中. 与它的机能最接近的水面舰艇就是鱼雷艇, 所以潜艇的水面外型就延用了鱼雷艇的外型.
广东海军向英国Thorncroft公司进口的"第一号"号鱼雷快艇, 与电雷学校的同级, 属于滑航艇型的摩托快艇(CMB).
广东海军"第二号"号鱼雷快艇, 与电雷学校的不同, 她的前甲板并没有竖一根主桅.(NMM N14225)
广东海军向义大利进口的"第三号"号鱼雷快艇, 属于滑航艇型的摩托快艇(CMB).
电雷学校向英国Thorncroft公司进口的鱼雷快艇出厂试, 本艇属于滑航艇型的摩托快艇(CMB).
电雷学校英制鱼雷快艇训练中.
电雷学校的英国制鱼雷快艇训练中.
两艘电雷学校的英国制鱼雷快艇并泊于母船旁.
"史102"快艇出击前的伪装.
"史102"袭击出云号后中弹沉没的珍贵照片,背景是上海外滩九江路附近./
几名日本海军军官正在检视于广东三水俘获的"顏92",注意艇尾鱼雷的装置位置与施放方式.
岳飞分队使用向德国订制的鱼雷快艇,此为出厂试车照片,艇旁尚漆有纳粹老鹰图案之军徽. 本艇在中国一直使用到战后.
抗战胜利后日本在台湾曾移交六艘鱼雷艇给国府海军, 包括25吨级及15吨级两种型号; 其中25吨(469号型)的有三艘: "安平"(原"530"号), "安宁"(原"531"号), "安康"(原"532"号); 15吨级(538号型)的有三艘: "安庆"(原"538"号), "安仁"(原"539"号), "安泽"(原"540"号).
这批鱼雷艇后来下落不明, 有档案显示"安泽"艇在1948年除役. 没有任何照片资料留存除了这张在资料上记载是"差艇", 但看其艇身结构不可能是差艇, 应为 此六艘鱼雷艇之一.
国府海军因"太平"舰被击沉而发起"献舰复讎"运动, 向日本三菱公司订造"复讎","雪耻"二鱼雷艇. 注意她的鱼雷发射方式罕见的采用无发射管的落射方式, 因为这批鱼雷是来自日本战后遗留台湾的飞机用航空鱼雷.
"雪耻"号鱼雷艇, 本级艇有鱼雷艇, 巡逻砲艇与突击艇等不同的武装模组.
"复讎"鱼雷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