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下老照片 > 民国老照片 >

1925年的曲阜孔庙,破坏之前最完整的影像

时间:2019-05-06 00:34:55    编辑:历史魅影    收集整理:天下老照片网

上个世纪上半叶,日本侵略者为吞并中国,派出情报人员以探险和学者的名义,拍摄大量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于1924年至1944年间出版成《亚东印画辑》,总计2000余张,而《亚细亚大观》总计1891张,这些照片的很多景观和人文瞬间早已消失,对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的中国,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亚东印画辑11回第8张(1925年6月出版),位于曲阜的孔庙奎文阁,始建于北宋期间的公元1018年,原为藏书楼,金时的公元1191年重修为“奎文阁”,明弘治年间再修至今,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又主文,因此得名。


 
亚东印画辑11回第9张(1925年6月出版),洙水桥位于孔墓南端,建于洙水河上,桥的年代应在金代或之前,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洙水桥”三字。


 
亚东印画辑14回第5张(1925年9月出版),孔子墓,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曲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河教育家,公元前479年4月11日病逝,终年七十三岁。后历代王朝推崇儒学,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封“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图中墓碑文字为明英宗时国子监学正黄养正手书。


 
亚东印画辑14回第6张(1925年9月出版),位于孔庙前行道上的牌楼,高大巍峨,上有节孝二字,下方搭建有凉棚,大约是售卖茶水,还有两个小贩坐在石基上闲聊。


 
亚东印画辑37回第5张(1927年8月出版),曲阜孔庙内的大成殿,为孔庙的核心建筑,唐时为文宣王殿,宋时徽宗赵佶榷孟子·万章下》中的: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重新命名为大成殿。建筑气势宏伟,柱上雕有盘龙,图中一长袍之人正在柱旁。


 
亚细亚大观65回第1张(1929年10月出版),藏于孔庙圣迹殿内的孔子画像石刻本,传为唐朝画师吴道子所画,被后人刻于石上,此版本的孔子画像为千百年来最为传扬,上方书有:先师孔子行教像,并题写: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落款为:唐吴道子笔。


 
亚细亚大观65回第2张(1929年10月出版),孔庙内的大成殿的雕栏台阶。


 
亚细亚大观65回第3张(1929年10月出版),大成殿的殿前,上方依稀可见清雍正帝亲题的“生民未有”的匾额,取自《孟子-公孙丑上》中的: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亚细亚大观65回第4张(1929年10月出版),孔庙大成殿前的宫陛,分为两层,一层十二阶,刻有龙形。


 
亚细亚大观65回第5张(1929年10月出版),孔庙圣迹殿内,由清康熙帝手书的“万世师表”的四块石刻。



 
亚细亚大观65回第6张(1929年10月出版),孔庙内的孔宅故井,相传孔子用过井中之水,明代立碑建栏,清乾隆帝来此曾饮井水,写有《故宅井赞》:疏食饮水,曲肱乐之。既清且渫,汲绳到兹。我取一勺,以饮心思。呜呼先圣,实我之师。


 
亚细亚大观65回第7张(1929年10月出版),孔庙内的鲁壁遗存,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孝经》的经书藏于壁中,在其有生之年从未打开,直到汉景帝之子刘馀被封为鲁王,其在曲阜扩建宫室,拆除孔府建筑,在壁中发现竹简,这些珍贵的典籍方重现天日。明弘治年间重修孔庙,立碑至今。


 
亚细亚大观65回第8张(1929年10月出版),位于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为原大成殿,后世改建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以纪念孔子讲学,图中建筑为明时所建。


 
亚细亚大观65回第9张(1929年10月出版),位于孔庙杏坛东南的先师手植桧,为孔子亲手栽种,历经2400余载,历史上几度枯荣,从西晋怀帝时的公元309年枯死,到隋恭帝时的公元617年复生,至唐高宗时的公元667年再枯,宋仁宗时的公元1040年再荣,金宣宗的公元1214年又被兵火所毁,元世祖忽必烈时的公元1293年从原根复发新枝,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公元1518年遇火灾被毁,到清雍正时的公元1732年再发至今。从这棵桧树的生生灭灭,见证着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下,孔子儒家学说强大生命力。


 
亚细亚大观65回第10张(1929年10月出版),孔庙内的太和元气坊,建于明嘉靖时期的公元1544年,太和是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冲和之气,元气是指“金、木、水、火、土”,将孔子学说比肩为世间万物之本。坊上四字为当时的山东巡抚曾铣所书,曾铣后为抗蒙戍边的名将,却遭严嵩陷害蒙冤而死。


 
亚细亚大观66回第1张(1929年11月出版),曲阜孔子墓前之景,可惜在动乱年代,墓碑被砸碎,野蛮挖掘后并未发现任何墓藏,孔子真身究竟藏于何处,也成为千古之谜,如今孔子墓的墓碑是后来修建时从残块中拼接而成,基本保持了原样。


 
亚细亚大观66回第2张(1929年11月出版),孔庙同文门内保存的汉代石碑。


 
亚细亚大观66回第3张(1929年11月出版),曲阜的衍圣公府,也就是孔府,衍圣公是从宋朝的公元1522年开始,对孔子的嫡长子孙封号,府邸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公元1377年,后世多有修建,图中孔府为时年十岁的孔子第77代后裔孔德成所居,门匾题为“圣人之门”。


 
亚细亚大观66回第4张(1929年11月出版),曲阜的泗水河,前往孔庙的必经之路,几个车夫推着手推车,紧挨着行进在桥上,河水不深,河滩大部都是河沙。


 
亚细亚大观66回第5张(1929年11月出版),孔子墓享殿前的甬道,两边各有石人翁仲和文豹一对,为清雍正年间所刻,原有石刻为宋朝遗存,因雍正嫌其小而移至孔伋墓前。


 
亚细亚大观66回第6张(1929年11月出版),孔林内的洙水桥前景。

亚细亚大观66回第7张(1929年11月出版),从曲阜的北门到孔林道路之间,建有一座清朝时期的节孝牌坊,上面是康熙手书的“节并松筠”四字,褒奖当时孔门陶氏抚育孔氏一族的功绩。图中一个赤身裸体的小男孩,大摇大摆的走在路上。

亚细亚大观66回第8张(1929年11月出版),位于曲阜孔庙东墙外的阙里街,《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居鲁之邹邑昌平乡之阙里。”,图中一座牌坊横跨道中,牌坊的匾额写有“阙里”二字,一位老人身穿长袍正走了过来。

亚细亚大观66回第9张(1929年11月出版),曲阜文庙内的棂星门,始建于明代,原为木质,后清乾隆年间改建为石质,棂星门三字为乾隆亲题,历史上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后人又将棂星解释为文曲星、魁星,祭孔如祭天。

亚细亚大观66回第10张(1929年11月出版),曲阜孔林内孔墓西侧的子贡庐墓处,子贡原名端木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为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精于经商,论语中子贡与孔子的对答甚多,其中一段,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千古传颂。史记记载:孔子张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丧三年。三年心丧毕,相决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为纪念子贡对孔子的师生之情,图中庐前的碑刻为明崇祯年间所立。

亚细亚大观173回第1张(1938年10月出版),孔庙内的同文门内景,始建于北宋时期。

亚细亚大观173回第2张(1938年10月出版),孔林内的万古长青坊,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公元1594年,两旁建有碑亭。

亚细亚大观173回第3张(1938年10月出版),孔子之子孔鲤墓,孔鲤字伯鱼,因其出生时,鲁昭公亲送大鲤鱼致贺,因而被孔子取名为鲤,孔鲤作为孔子的独子,一生平庸,但其子孔伋却极为出众,也是一位思想家,被后世称为述圣,在宋徽宗时期,封孔鲤为泗水侯。

亚细亚大观173回第4张(1938年10月出版),孔子之孙孔伋之墓,孔伋,字子思,四书中的《中庸》相传就是他所作,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同称五圣,元代被封为:沂国述圣公。

亚细亚大观173回第5张(1938年10月出版),孔林内的享殿,甬道旁依旧是石兽和望柱守护。

亚细亚大观173回第6张(1938年10月出版),孔林内的至圣林坊,始建于明朝,清康熙年间重修,两旁石狮威猛,一位白褂之人正从坊内走过。

亚东印画辑165回第9张(1938年4月出版),纪念孔子弟子颜回的复圣庙,始建年代不可考,图中建筑为明万历年间的公元1594年所建。颜回,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首,论语中记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见颜回得到了孔子的极高评价。

下载本组老照片

天下老照片网

天下老照片网是专业的国内外老照片、老视频交流分享网站!

Copyright 2015-2019 天下老照片(www.laozhaopian5.com)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